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检、教育部《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与高等学校合作的意见》,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理论与实务深度融合,4月29日下午,滨海新区检察院依托“智汇滨海”人才节,召开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检校合作推进会,与南开大学法学院、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、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、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共同签署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共建协议》,并揭牌成立涉外法治人才理论研修基地及实训研修基地。

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宋华琳,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立松,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院长郝秀辉,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闻琳,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处长张瑜,滨海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、区人才工作局局长曹辉,滨海新区法学会专职副会长韩笑应邀参加会议。滨海新区检察院党组书记、检察长张云琦及部分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议。会议由滨海新区检察院党组副书记、副检察长曹纪元主持。
活动中,与会领导以“深化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检校合作、服务高水平法治建设”主题,围绕下一步工作方向、研究领域、合作内容、共建机制等方面进行了讨论,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思路举措和意见建议。

会上,张云琦检察长首先致欢迎辞,对一直以来关心、支持滨海检察工作,积极促成此次检校合作的各位领导、老师表示感谢,并围绕涉外检察队伍建设、涉外检察一体履职、深化区域协同等方面,介绍了滨海新区检察院涉外检察工作的开展情况,提出在未来的合作中,一是要明确目标,加强司法实务与学术研究之间的良性互动;二是要突出重点,建立健全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师资库、课程库;三是要立足滨海新区产业特色,提升涉外服务整体合作效能,助推构建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。

南开大学法学院院长宋华琳表示,此次合作是践行应用型法治人才培养目标、推动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培养的生动实践。在今后合作中,双方将围绕涉外法治课题研究、疑难案件探讨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,通过实践反哺教学、教学引领实践,推动涉外法治法学教育与实务需求精准对接,为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。

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王立松提出,今后将进一步密切与滨海新区检察院的务实合作,天津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从国际规则研究、外语翻译、外文法律文书校对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,同时借助检察机关实习实训、案例研究等实践资源,共同培养有家国情怀、全球视野、专业本领的涉外法治人才,为天津涉外法治建设贡献力量。

中国民航大学法学院郝秀辉院长表示,检校双方要进一步深化在科研项目研究、案例库建设等方面的合作,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,并在涉外案例研讨、检察实务专家进课堂等方面,加强学校法学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建设一体推进,进一步推动航空法学科研究与法治实践的深度融合,为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贡献力量。

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闻琳提出,此次签约及双基地成立,是检校双方联合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有益探索。今后将着力构建常态化工作机制,落实专人负责对接与协调,确保检校合作有序推进,并及时总结基地建设经验成果,为促进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,共同推动区域法治化建设。

滨海新区法学会副会长韩笑指出,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市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窗口,新型、疑难复杂案件较多,具有较好的案例资源优势和研究资源优势。法学会将积极搭建平台,推进“检校”合作向“检校政企会”合作方向发展,深耕理论研究及案例培育,厚植资源优势,凝聚人才培养合力,共同讲好中国涉外法治新故事。

滨海新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曹辉指出,深化检校合作、培养涉外法治人才,是滨海新区发展的迫切需求,也是我们共同的责任。一是要以政策创新为“引擎”,通过资助补贴、留创园建设,“智汇滨海”人才节等打造人才集聚磁场;二要以检校合作为“纽带”,实现“课堂教学—实训基地—产业需求”无缝对接,构建协同育人体系;三是要以服务升级为“底色”,打造人才服务金字招牌;四是要以开放包容为“标识”,探索深化京津冀协同引才、创新柔性引才为模式,打造国际人才自由港。

天津市人民检察院教育培训处处长张瑜指出,滨海新区检察院牵头联合各高校开展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共建活动,在助推涉外检察工作发展、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等方面打造了新样板。检察机关在今后检校合作中,要搭建合作交流平台,找准检校合作的着力点,为检校合作注入新活力;要强化实战导向,结合实际问题,深入开展实务调研、案例研讨、业务培训,争取取得具有影响力的实质性成果;要立足国际法、法律英语适用,进一步完善人才招录条件,夯实人才培养根基。








会上,滨海新区检察院与四所高校签署了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共建协议》,并举行“涉外法治人才理论研修基地”和“涉外法治人才实务研修基地”揭牌仪式。根据协议,双方将在基地共建、师资互聘、资源共享、实习实训、理论研究、实践教学等方面开展常态化合作,共绘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蓝图。
下一步,滨海新区检察院将切实履行检校共建协议要求,依托基地平台,发挥资源优势,创新合作模式,在理论研究、人才培养、学习交流、信息共享等方面与高校开展广泛合作,着力打造高质量合作成果,为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检察智慧与力量。
供稿:涉外检察办公室 彭程、李思旭编辑、审核:办公室(正义海螺新媒体工作室)